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早报> 正文

上海市体育设施建设和规划

一、总体目标和策略

上海市的体育设施建设和规划致力于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需求,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具体的目标包括:

2上海市体育设施建设和规划

1. 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2. 优化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实现本市社区、园区、校区、商区、农村和城市公共空间等区域的健身设施数量持续增加,布局配置更加均衡合理,资源利用更加充分高效。

3.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鼓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备智慧化运动器材,将场地设施信息纳入“一网通办”、“来沪动|健身地图”、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等公共信息平台。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策略,例如:

1. 科学规划选址:加强科学选址,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复合,有效兼顾和满足儿童、中青年、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群众就近就便的健身需求。

2. 合理建设场地设施:结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驿站、体育公园以及园区公共空间、闲置厂房、城市“金角银边”等嵌入布局以乒乓球台为主的小型多样的健身设施。

3. 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备智慧化运动器材,将场地设施信息纳入“一网通办”、“来沪动|健身地图”、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数字化管理服务等公共信息平台。

二、具体的建设项目和措施

上海市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运动球场和市民健身驿站。这些项目旨在建设更多贴近市民身边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让更多市民享受就近、就便的优质体育公共服务。

为了确保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上海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各区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建设、绿化市容管理部门以及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制定本区实施方案,鼓励将“国球进社区、进园区、进公园”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日常联络机制和重要议题会商机制。

2. 落实资金保障:各区要建立政府部门、有关单位、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市体育局利用中央体彩专项转移资金并争取市级资金对各区街镇新建、改建的“国球进社区、进园区、进公园”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3. 加强管理维护:各区要加强项目统计,建立工作台账。做好项目日常维护管理,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公益开放相关规定,定期对设施器材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和评估。

此外,上海市还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到2025年,逐步形成分布较为均衡、服务覆盖面广、体绿深度融合的体育公园体系。

三、法律法规的支持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体育设施建设和规划提供了法律保障。例如,《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是上海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其颁布实施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条例中的69条政策法规有10条都与体育设施有关,是内容最多的一章。

通过这些法律法规,上海市明确了如何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如何增加健身场地等问题,并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流程和规定。

阅读全文